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「政治哲學不會讓你成為政治家,倫理學不會讓你成為聖人(以實際案例來看,成為賤人都有可能),研究美學不會變成藝術家,有時候還會被藝術家討厭,而科學哲學家則幾乎註定被科學家討厭。
這就是哲學的性格,但這種性格並非一種缺陷.....」

清大人社營7/20-24,開放報名中!
學程:哲學學程
問卷填答:羅士哲(人社11,哲學學程學生代表)
問卷設計:陳為廷(人社13)


Q:你高中就想學哲學了嗎?為什麼?

說老實話,我高中連哲學在學什麼都完全不了解。那個時候,我唯一喜歡的科目就是物理,我想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,要不,就當中醫。要說讀過什麼算是跟哲學沾得上邊的書,大概……是《論語》吧,雖然我覺得自己從沒真正搞懂過孔先生想說什麼。


Q:為什麼選擇清大人社的哲學學程?你覺得清大人社的哲學學程,與其他學校的哲學系有何不同?

我沒有去其他哲學系修過課,因此這樣比較多少有點不公平,但清大的哲學學程一個重要特色,我想是在於不同領域間有對話的可能性。目前主流的說法會把西洋哲 學界分為「分析(英美)哲學」與「歐陸哲學」兩個思潮,把這個區分當做武斷的概念來使用,是有失公允的,但這兩方確實對哲學工作是怎麼一回事有很不同的見 解。這種見解的不同,很多時候會演變成相互嫌惡,導致兩者之間無法相互溝通。清大的哲學學程一大特點就是,英美哲學和歐陸哲學有著相互溝通的可能,甚至會 出現一些以分析哲學式的風格去理解歐陸哲學的課程(如「心靈現象學」課程),或者是英美與歐陸學者間的直接對話(如「意向性」課程)。這樣的訓練對於思考 方式的廣度,以及對哲學工作本身的想像都有充分的幫助,事實上,在英美哲學界,精通歐陸哲學家的作品者,早就大有人在。另一方面,清大哲學學程會定期邀請 世界級的大哲學家來校進行演說與研討,這絕對是難得的福利。

Q:你覺得高中生若想念哲學,應該做哪些準備?

我的建議是,不要從哲學史或哲學理論出發,而應該從哲學問題出發。世面上有些以問題為導向的哲普書,是可以考慮的,那些書可以帶著初學者練習做哲學。哲學史和理論的部分,應該在經過詳細思考之後再慢慢進入。這樣,比較能夠看出理論上的論爭所在,不至於囫圇吞棗。

進一步來說,可以把哲學的分析拿到高中的課程裡,當做是個遊戲。這保證對成績沒有什麼幫助,但可以有機會問出一些有趣的問題。譬如,在面對物理學理論或公 式時,可以試著去想想,這個理論在自己的生活中有相應的經驗嗎?譬如,我們有關於「力」的經驗嗎?這個經驗中的「力」,和牛頓第二定律中的「力」是同義的 嗎?如果沒有相應的經驗,那麼,這個理論會是怎麼樣被建構出來的?如果你真的有興趣進行這些思考,那麼,你肯定適合念哲學。

Q:你最喜歡哲學學程的什麼課程?為什麼?

我目前上過的課程中最喜歡的,是「海德格」,「形上學」,和「人文學科導論」這三門課。我原先的訓練以英美哲學為主,吳俊業老師的「海德格」課程打開了我 對歐陸哲學的視野。吳瑞媛老師的「形上學」讓我學到了對於哲學工作的新想法,在進行哲學思考時,我開始把焦點脫離實際的論證本身,而著眼於這個論證產生的 背景與成因。張旺山老師的「人文學科導論」,雖然我幾乎沒什麼到課,可是在那堂課裡我學到了寫哲學文章的方法,並且深入研究了狄爾泰的思想,這點深化了我 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解,並讓我開始關注「詮釋 / 理解」這組對人文社會科學極為關鍵的概念。

Q:你修的另外一個學程是什麼?清大人社強調跨領域,你覺得兩者有對話到嗎?

我修的另一個學程是社會學,說真的,這兩個領域的對話有待加強。哲學與其他各個領域的對話都過少,這一部份是因為哲學理論讓人望而生畏。事實上,我認為哲 學學程在這塊有作出一定的努力,陳思廷老師「社會科學的哲學」或者「經濟學哲學」的課程已經開了許多次,但對其他領域的學生來說,這可能還是過於困難。我 想,跨領域比較適當的方式,應該是去確定一個共同的問題,由兩個不同學科的代表相互申辯討論。在這點上,哲學和社會學有很多相互關聯的問題。舉例來說,涂 爾幹在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》中直接和康德的範疇理論對話,韋伯的《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之論證,可以追問出「詮釋能否達至因果效力」這一問題, 這是和科學哲學以及詮釋學有對話的空間。再更專門一點的例子,人文地理學中的空間理論,和海德格哲學的空間理論有著深刻的關連,釐清像這樣的理論脈絡,對 於社會學程學生,或者哲學學程學生都會有所助益。

Q:你所修的學程,與你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有關係嗎?舉個例?

我覺得,對哲學學程的專業來說,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,而且不太公平。就學科的內容來說,哲學專業對實踐不會有什麼直接的影響。政治哲學不會讓你成為政治 家,倫理學不會讓你成為聖人(以實際案例來看,成為賤人都有可能),研究美學不會變成藝術家,有時候還會被藝術家討厭,而科學哲學家則幾乎註定被科學家討 厭。

這就是哲學的性格,但這種性格並非一種缺陷。批評哲學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學科是全然不合理的,因為,「不食人間煙火」不應該是對學科的批評,而應當是對人的 批評:哲學家應當關注 / 參與社會時事,這是他的公民義務,但這不意味著哲學應該是一門實踐的學科。哲學的價值不在於社會實踐,哲學是一種理論活動,理論活動的價值當然不可能在於 具體的行動。哲學的價值在於其智性的建構本身,就像其他理論學科一樣。但這並不排除哲學的訓練可能讓念哲學的人多了一些獨特的能力,譬如,特別擅長抽象思 考,舉例,和說理。這些能力可能對社會實踐有幫助,譬如,我是一個兒童教育工作者,擅長舉例和說理,這確實對我有些幫助,而我在課堂中的經驗也會回過頭充 實我的哲學思考,甚至改變我的研究取向。
 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389016681118548&set=a.386597844693765.86702.377089508977932&type=1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標籤